1. <th id="yglsu"><pre id="yglsu"><rt id="yglsu"></rt></pre></th>
    2. <th id="yglsu"><track id="yglsu"><rt id="yglsu"></rt></track></th>

      <rp id="yglsu"></rp>

      <button id="yglsu"><acronym id="yglsu"><input id="yglsu"></input></acronym></button>
    3. <tbody id="yglsu"><pre id="yglsu"></pre></tbody>

      首頁 > 教師工作 > 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時間:2022-12-25 12:20:01字體大?。?em class="fontsize">A-A+

      《《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這是優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1、《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三者之的和別。

        ●使學生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培養學生關于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空間觀念。

        重點:建立射線的概念。難點:使學生理解角的邊是兩條射線

        教學過程:

        一、認識射線和直線

        1.認識線段的特征。(下面的板書填在一個表里)

        出示線段(長4分米)。提問:誰來告訴大家,黑板上的圖形叫什么?(板書:線段)

        提問:線段要怎樣畫?(按學生的回答畫線段)。畫線段時,開始和結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是有限長的,我們可以用直尺量出線段的長度。

        誰能來量一量黑板上的線段,告訴大家,它的長是多少?,F在看老師再來畫一條5分米長的線段。

        2.認識射線。

        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老師延長第二條線段)就得到一條射線。(板書:射線)

        把射線與線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點?

        指出:射線也是直的,它只有一個端點。另一方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地延長下去,是無限長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畫出射線:先點一點,再沿著尺的一邊畫射線。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條射線。

        誰再來說一說,射線有哪些特點?射線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

        指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是無限長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長度。

        3.認識直線。

        現在,我們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邊說邊把第三條線段延長就得一條直線。(板書:直線)

        大家把直線和線段、射線的特點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線有哪些特點?

        誰來說一說,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樣畫直線?要不要點上點?為什么?直線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條直線。

        4.提問:

        射線、直線是怎樣得到的?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從延長線段得出直線這樣的過程說一說,線段和直線什么關系嗎?直線和線段又有什么共同特點?

        5.做“練—練”第1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判斷,要求說明理由。

        二、認識角

        1.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角。誰能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角?今天,我們要一起來進一步學習角。

        2.認識角和各部分名稱。

        角是怎樣的圖形呢?現在仔細看老師畫三個角,聯系剛才學的知識,想想角是怎樣組成的。

        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問題,看第110頁上面的三節。出示小黑板上的三個問題:

        角是怎樣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請你分別填在書上的括號里。角用什么符號表示?

        提問:角是怎樣組成的?

        從這點(在黑板上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畫一個角?這個點叫做角的什么?這兩條射線呢?

        誰能來寫一個表示角的符號?教師說明角的符號“∠”的寫法,并舉例寫成∠1,領學生讀“角一”。

        提問:如果寫數字2,應該怎樣讀?

        3.做“練—練”第2題。

        學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課桌上,一邊指頂點和邊,一邊自己說出名稱。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個角的三個部分,學生齊說各部分名稱。

        三、課堂小結

      2、《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一、教學內容

        1、認識線段、直線、射線。

        2、角的度量。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4點)

        三、具體內容

        1、線段、直線、射線。

        有的教材是先講直線、再講線段和射線,這里的編排是從學生已有的關于線段的認知經驗出發,先講線段,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再認識直線和射線。關于線段的編排,先直觀呈現拉直的線、繃緊的弦等,再語言描述、最后給出符號表示。雖然直線和射線的概念比較抽象,還是結合了一些學生生活中的事例來體會“無限”“延伸”等特點。如手電光、汽車燈光、探照燈光等,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直線、射線與線段的區別。清楚地呈現了比較的3個維度。

        2、角

        教材從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出發,結合剛剛所學射線特征說明角的含義,既是“角”的概念歸納,又是角的特征的進一步認識。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編排的重點是引出角的`單位,因為量角的本質就是要找出一個角里包含了多少個角的單位。也就是角的單位的產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給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單位,利用角的單位就介紹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從而也說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為學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時,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幫助。

        4、量角。

        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教材不但給出了量角的直觀圖,而且還強調對操作步驟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題兩個角的開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據起始邊認讀角的度數,是正確讀出角的度數的技能訓練;第2題則意在引導學生深化認識“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的道理,強化對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類。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直角,通過測量,讓學生發現直角等于90°。關于“平角”和“周角”的認識,從角的動態定義引出的,有兩個優勢,一是通過動態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們的形成過程,平角的兩條邊在同一直線上,而周角的兩條邊重合了,讓學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們的度數,也與角的單位是把一個圓周平均分成360份這一定義相呼應。與此同時,對銳角、鈍角的認識,同樣需要從角的單位出發,利用度數范圍來重新定義這兩種角。

        后面的例5則教學5種角之間的關系。這里的核心是從度數出發,從大小排序和倍數這兩個角度探討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6、畫角。

        與量角一樣,教材仍然關注畫角的步驟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線;第二步,定點;第三步,連線。并且,圖示與文字對應,有利于學生較快地掌握畫角技能。

        四、課后練習

        五、 教學建議

        1、準確把握學習起點,恰當定位教學目標。

        二年級上冊已經涉及到“角的認識”的一些基本內容,已經知道的直角、鈍角、銳角的大小關系,如關于“線段”的認識,以此為基礎,進行直線、射線的特征認識教學。只有恰當定位教學目標,才能引導學生通過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有新的收獲。

        2、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關注方法的適度提煉。

        本單元內容的一大特點是操作活動多,也可先讓學生嘗試,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直觀經驗之后,再引導學生對操作過程進行歸納,提煉出一般的操作要點,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結合相關知識的學習,體驗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

        如在理解直線、射線的特性時,“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等,便隱含了極限的思想。

        4、強調基本內容的掌握,適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畫指定度數的角”的學習中,除了引導學生掌握用量角器畫出指定度數的角(這是畫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適時引導學生用三角尺畫一些特定度數的角,比如畫30°、45°、60°、90°、120°等。這樣處理已不僅僅停留在畫角的層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體驗特殊三角形間角的關系。此外,還可引導學生量一些超過180°的角的度數,拓展對“角”的認識(例如教材第46頁第14題)。

      3、《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目標

        1、使學生能通過生活實際中對角的認識來掌握角的兩種概念;

        2、使學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種表示法;

        3、使學生掌握度、分、秒的進位制,會作度、分、秒間的單位互化。

        情感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采用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種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度、分、秒的進位制, ,會作度、分、秒間的單位互化

        教學手段:

        教具:電腦課件、實物投影、量角器

        學具:量角器需測量的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課件演示)

        1、從生活中引入;

        提問:

        A、以前我們曾經認識過角,那你們能從這兩個圖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嗎?

        B、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誰能從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2、從射線引入

        提問:

        A、我們認識了射線,想從一點可以引出多少條射線?

        B、如果從一點出發任意取兩條射線,那出現的是什么圖形?

        (二)認識角,總結角的定義

        3、 過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演示:老師在這畫上一個點,現在從這點出發引出一條射線,再從這點出發引出第二條射線。

        提問:觀察從這點引出了幾條射線?此時所組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

        誰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怎樣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總結:角的定義: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要明確組成角的兩個條件:

        (1)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叫角的邊;

        (2)兩條射線有公共端點,這點叫角的頂點、

        從我們想象圓規兩腳張開形成角的過程得到另一個定義:

        角的第二定義: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所形成的圖形、如下圖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線OA繞端點0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到OB所形成的、我們把OA叫做角的始邊,OB叫做角的終邊、

        4、平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學已學過平角與周角,所以教師用教具演示到平角及周角時,提問學生答出兩種平角定義:射線OA繞點O旋轉,當終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線時,所成的角叫平角、

        注意直線與平角的區別在于平角要有一個頂點O,還可以從起始位置向終止的位置畫一個帶箭頭的弧線、

        在講周角的定義后,說明畫圖時為了表明是一個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終止位置畫一個帶箭頭的弧線,并寫A、B兩個字母表示是兩條射線,

        5、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頂點、邊的作用

       ?。?)觀看角的圖形提問:這個點叫什么?這兩條射線叫什么(學生邊說師邊標名稱)

       ?。?)角可以畫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誰決定的?

       ?。?)頂點可以確定角的位置,從頂點引出的兩條邊可以組成一個角。

        6、學會用符號表示角

        提問:那么,角的符號是什么?該怎么寫,怎么讀的呢?(電腦顯示)

       ?。?)可以標上三個大寫字母,寫作:∠ABC或∠CBA,讀作:角ABC或角CBA、

       ?。ㄓ^察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特點?(字母B都在中間))

       ?。?)所以,在只有一個角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寫作: ∠B,讀作:角B

       ?。?)為了方便,有時我們還可以標上數字,寫作∠1,讀作:角1

        注:區別 “∠”和“<”的不同。請同學們指著用學具折出的一個角,訓練一下這4種讀法。

        強調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二、 角的度量

        1、學習角的度量:

        (1)教學生認識量角器

        (2)認識了量角器,那怎樣使用它去測量角的度數呢?這部分知識請同學們合作學習。

        提出要求:小組合作邊學習測量方法邊嘗試測量

        第一個角,想想有幾種方法?

        1、要求合作學習探究、測量。

        2、反饋匯報:學生邊演示邊復述過程

        3、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正確的操作過程,糾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4、歸納概括測量方法(兩重合一對)

       ?。?)用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

       ?。?)零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可與內零度刻度線重合;也可與外零度刻度線重合)

       ?。?)另一條邊所對的角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5、小結:同一個角無論是用內刻度量角,還是用外刻度量角,結果都一樣。應這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三、度、分、秒的進位制及這些單位間的互化

        在測量角時,為了更精細地度量角,有時以度作單位精度還不夠,我們引入更的角度單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記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記作1″、

        1°=60′,1′=60″;

        1′=( )°,1″=( )′、

        例1 將48、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為秒, 0、2′=60″×0、2=12″、

        所以 48、32″=48°19′12″、

        例2 把30°9′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為分, 36″=( )′×36=0、6′

        9′+0、6′=9、6′、

        再把9、6′化為度,

        9、6′=( )°×9、6=0、16°、 所以 30°9′36″=30、16°、

        例3 計算;180°-(45°17′+52°57′)

        四、鞏固應用,形成技能

        課后練習節選

        五、回顧反思,拓展問題:

        請大家回憶一下,今天都學了那些知識,通過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4、《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知識沖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輪同學各畫了一個角,爭論誰畫的角大?你們能幫著想個辦法嗎?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并喜愛的人物,吸引、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如重疊、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動角等)直觀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

        談話:挖掘機的“長臂”組成的角都不一樣,挖掘機的高度和“長臂”的的長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長度單位來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單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設計意圖】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通過上節課學習學生已經熟悉,但對想知道角的具體大小,如何測量,學生無從說出,這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并感覺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探究未知的心理傾向,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求知欲的基礎上,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

        二、合作探究 學習新知

        1、認識度量單位

        分小組討論、匯報。

        談話:大家說得對不對?下面聽小電腦博士的介紹。

       ?。牻榻B,課件演示)

        認識10 角:(多媒體) 出示一個圓,分成360份,然后分為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著色閃動。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0 表示1度。

       ?。襟w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問: 100 由幾個10 組成?如果一個角由90個10 組成是幾度的角)

        為了方便,又從左邊開始標數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書: 10 =1度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能夠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礎上學生可以很快地說出100 200 900角。通過左右兩邊不同顏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內、外刻度線的概念。知道可以從左右兩邊看,關鍵找0度。

        2、認識量角器

        談話:剛才我們已經把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就得到這樣的一個圓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它和那個學習用品比較像-------量角器

       ?。?)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對量角器的認識。

       ?。?)學生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

       ?。?)說說你的發現,有疑問也可以小組討論解決。

       ?。?)小結(課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侔雸A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趦葓A的數字稱為內刻度線, 外圓的數字稱為外刻度線。

       ?、?以右邊的00 為起點,起點處的00 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0 的刻度線。

        同桌相互操練。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相互操作,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充分認識了量角器,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礎。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自學嘗試。

        A、邊自學書上第35頁上半部分的內容,邊自己也學著量一量。

        B、量的時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驟是怎樣的?

        C、最后把量角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問,也可以在小組中提出,大家一起來解決。

       ?。?)指名匯報,教師演示。

       ?。?)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兩圈刻度,讀刻度時,要根據測量角的方向選擇合適的刻度。

       ?。?)點撥。編兒歌

        板書:量角的`步驟

        點對點

        邊對邊

        找零度

        認刻度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量角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再次放手讓學生先自學,然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行探索并歸納出度量角度的步驟,并學會抓住關鍵字眼,編兒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類及各種角間的關系

       ?。?)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數,你有什么發現?(讓學生直接在書上量,并填在書上)

       ?。?)小組討論、交流,最后全班反饋總結。

        板書: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銳角<90度

        90度<鈍角<180度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你喜歡這些角嗎?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把它們畫出來,再用量角器驗證。(展示生畫的角)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的邏輯聯系,通過角的度量對角進行分類,這樣使學生既鞏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對角的分類及各種角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為后面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打下基礎。

        5、畫角

        談話: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能畫出來嗎?

       ?。?) 嘗試畫一個40度的角。

       ?。?) 小組內交流畫法。

       ?。?) 總結畫角的方法,課件演示。

       ?。?) 再練習畫幾個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何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談收獲,系統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既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使學生有可能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時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從而處于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欲望。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師指著量角器比劃,學生聽的無趣,聽了半天還是一頭霧水。而通過課件演示:古希波來人認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個圓,分成360 份,然后分為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學生聽得入神。動畫演示,并在不同位置著色閃動。這樣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

      5、《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一、教學內容

        1、認識線段、直線、射線。

        2、角的度量。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4點)

        三、具體內容

        1、線段、直線、射線。

        有的教材是先講直線、再講線段和射線,這里的編排是從學生已有的關于線段的認知經驗出發,先講線段,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再認識直線和射線。關于線段的編排,先直觀呈現拉直的線、繃緊的弦等,再語言描述、最后給出符號表示。雖然直線和射線的概念比較抽象,還是結合了一些學生生活中的事例來體會“無限”“延伸”等特點。如手電光、汽車燈光、探照燈光等,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直線、射線與線段的區別。清楚地呈現了比較的3個維度。

        2、角

        教材從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出發,結合剛剛所學射線特征說明角的含義,既是“角”的概念歸納,又是角的特征的進一步認識。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編排的重點是引出角的單位,因為量角的本質就是要找出一個角里包含了多少個角的單位。也就是角的單位的產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給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單位,利用角的單位就介紹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從而也說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為學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時,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幫助。

        4、量角。

        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教材不但給出了量角的直觀圖,而且還強調對操作步驟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題兩個角的開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據起始邊認讀角的度數,是正確讀出角的度數的技能訓練;第2題則意在引導學生深化認識“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的道理,強化對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類。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直角,通過測量,讓學生發現直角等于90°。關于“平角”和“周角”的認識,從角的動態定義引出的,有兩個優勢:

        一是通過動態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們的形成過程,平角的兩條邊在同一直線上,而周角的兩條邊重合了,讓學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們的度數,也與角的單位是把一個圓周平均分成360份這一定義相呼應。與此同時,對銳角、鈍角的認識,同樣需要從角的單位出發,利用度數范圍來重新定義這兩種角。

        后面的例5則教學5種角之間的關系。這里的核心是從度數出發,從大小排序和倍數這兩個角度探討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6、畫角。

        與量角一樣,教材仍然關注畫角的步驟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線;第二步,定點;第三步,連線。并且,圖示與文字對應,有利于學生較快地掌握畫角技能。

        四、課后練習

        五、 教學建議

        1、準確把握學習起點,恰當定位教學目標。

        二年級上冊已經涉及到“角的認識”的一些基本內容,已經知道的直角、鈍角、銳角的大小關系,如關于“線段”的認識,以此為基礎,進行直線、射線的特征認識教學。只有恰當定位教學目標,才能引導學生通過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有新的收獲。

        2、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關注方法的適度提煉。

        本單元內容的一大特點是操作活動多,也可先讓學生嘗試,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直觀經驗之后,再引導學生對操作過程進行歸納,提煉出一般的操作要點,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結合相關知識的學習,體驗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

        如在理解直線、射線的特性時,“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等,便隱含了極限的思想。

        4、強調基本內容的掌握,適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畫指定度數的角”的學習中,除了引導學生掌握用量角器畫出指定度數的角(這是畫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適時引導學生用三角尺畫一些特定度數的角,比如畫30°、45°、60°、90°、120°等。這樣處理已不僅僅停留在畫角的層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體驗特殊三角形間角的關系。此外,還可引導學生量一些超過180°的角的度數,拓展對“角”的認識(例如教材第46頁第14題)。

      6、《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這節課數學概念比較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的東西)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于手與腦的挑戰。因為量角的過程是那么的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即使量的方法是正確的,內外刻度又會不知所措。

        要找到解決難點的策略,必須分析造成難點的原因。我認為學生之所以分不清內外圈、找不對數的方向,原因是學生以為像以前量線段的方法一樣,只要把一邊對準0度,另一條指著幾就讀幾。而忽略了角是從0度開始向哪邊慢慢打開的過程。具體實施如下:

        一是課題的引入。這里我讓學生自己畫喜歡的角,然后同位之間進行比較大小,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組。一種是直接用眼睛就能看出來的,另外的是僅靠眼睛是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兩個角比較接近的時候,究竟是一樣大還是不一樣大。有的學生說用直角三角板去量一量,但通過操作也很難下結論。還有的說把他們剪下來比一比就好了,這是一種方法,但不能知道究竟是大了多少或是小了多少。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二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在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在它臉上有什么發現?”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發言是那么的踴躍。說明學生是具備自主探索能力的。在教學認識1°角時,我先讓學生猜一猜,你認為1°的角有多大(用手勢表示);再閱讀書本看看1°的角到底有多大;最后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在教學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首先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并說出為什么?其次在量角器上讀出同一線兩個角的度數。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讓學生明白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最后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

        三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課堂上學生不僅會量,而且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很好。大部分學生都能說這個角是從0度開始向哪邊展開的`,這就分清了究竟看的是哪個刻度上的數。在組織學生量角練習時,讓學生量剛才自己的角,激發學生量角的熱情,增添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是探究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的關系以及與角的兩邊張開程度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觀察、去操作,從而得出結論。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唯恐學生不明白有些內容講重復的太多,導致下面練習的時間不夠。

        2.當一個學生第一次嘗試量角量錯后,卻忽略了他的再次量角。

        3.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

        4.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

        5.各個教學環節聯系不緊湊,過度的地方處理的不夠理想

      7、《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案例

        第一課時:第37,38頁做一做

        第二課時:第38頁例1,第39頁第3,4題

        第三課時:第40頁第5-8題

        第一課時與原教案設計大致相同:

        變化一:觀察量角器時,不需要學生交流,教師直接介紹有關量角器的知識: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應的角是1°的角。

        讓學生找1°、10°、30°的.角。

        變化二:讓學生試量第37頁例1、例2。

        讓學生在測量的沖突中明白內、外刻度的讀法,有的∠1=60°,∠2=60°,是什么原因?讓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作以正確地輔導。

        當然,這節課想讓每個學生會量角是不可能的。

        我的做法:

        1、量角器必須購買上面沒有花紋,沒有動物的一種,且刻度線較長,便于學生認刻度。

        2、我在四張紙畫了4個不同的角。

        3、利用其他時間一個一個讓學生上來量,4人一組上臺,怎么量,怎么認刻度,很耐煩地一一輔導,效果十分顯著。

        這樣,對于畫角掃清障礙,會量角,一定會畫角?,F在辛苦點,以后的教學相對來說輕松些,何樂而不為呢?

        畫角的訓練方法:

        1、教師示范畫角。

        2、師生一起畫角。

        3、生畫:135°同座檢查,請一人上臺邊說邊畫。

        4、四人小組中一人任組長,檢查畫75°、105°,人人過關。

        由于量角人人已過關,所以畫角效果很好,最后一個環節落實到位,對學困生的畫角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畫角練習:

        1、師講解:

        三個特殊角的畫法:90°、180°、360°。

        2、生畫角:25°、70°、95°、165°。

        生一個一個地畫好,師一個一個地下位檢查,一個角檢查合格后,再一起畫第二個,……。畫好后,把量角器放在上面,我一一檢查。

        3、畫角:90°、180°、360°、120°。

        在本子上畫好后,排隊給我檢查。效果非常滿意。

      8、《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集體備課準備《角的度量》,原因是覺得這節課可以放手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認識量角器,從而會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從實踐中獲得認知。在準備過程中我借鑒了強震球老師執教的《角的度量》一課以及叢琳老師執教的《角的度量》,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變化和更改。

        《角的度量》這節課的重點是認識量角器并會用量角器量角及畫角。在第一次的備課和模擬講課時,對于重點的把握不夠準確。比如說,在用量角器量角時,一定要讓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在講課的時候就應該強調出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集在一點上。同時在用小角量角的時候要強調出小角的頂點和所量角的頂點一定要重合,這樣在后邊的教學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講課的時候注意強調了這幾個地方,在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時,不需要過多的強調學生就知道要把頂點和中心對齊。對于教學重難點的合理把握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教學,哪些地方要多下功夫哪些地方不用,弄明白這些,課上起來會更加的輕松自如。

        本節課的引入部分最初設計的是黃金礦工小游戲,繩子擺動的過程中和水平面會形成一個夾角,但是沒有實際的意義,和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有些學生可能知道,大部分還是不知道的,放在此處比較突兀。后來導入部分改為比較兩個學生所畫的角的大小,這兩個角在后續的教學中沒有再出現,開頭提出來的問題應該再后邊解決。此處如果改為這兩個角的大小是一樣的,但是一個角的兩條邊很長,一個較短,讓學生比較,造成矛盾和沖突,然后引入此課,這樣較好。

        接著是用小角來量大角是由幾個小角組成的,第一次學生上前演示的時候,操作的很正確,但是沒有大膽的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去講去說去做。這也說明我們老師有時候過于著急,怕學生說不好,怕學生說錯,于是便搶在學生的前面去說,但是學生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表達的更加準確。在用小角量大角這一部分,如果把半圓量角工具折成扇子,先出示一個小角,然后像變魔術一樣展開出現4個角。而不是一個個去鋪上四個小角,趣味性更高,同時也可以很自然的就引入另一種量角工具,小角都連在一起的半圓量角工具。效果會更好,給學生更深的印象。

        讀刻度數時需要分清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在模擬講課時這一部分的強調不夠,只是稍微提了一下。在后來的講課中雖然注意講解用內刻度還是外刻度,但是在畫60度和120度的角的時候還是有學生內外刻度搞錯畫錯角,可以讓學生利用前面銳角、鈍角的知識來判斷自己所畫的角是否正確。同時這一部分對于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可以讓學生進行辯論,通過討論得到最終的正確結果,而不是直接的去告訴最終結果。

        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很多的欠缺,比如說:用量角器量的角都是一些方方正正的角,如果角傾斜了,學生還會嗎?145度的角是怎么讀出來的雖然知道,但是147度、148度、149度呢?習題部分環節太多,需要整合到一起,先認識在讀再量再判斷,量角后又判斷又量角,比較混亂。

        整體上看這節課的各個環節之間比較清楚,課堂上的效果較好,試講時忽視的重點在講課中注意強調了,但是還要加強自身的素質,對于一些過渡語言和激勵性的語言以及評價語等等較少,以后應該在自己比較欠缺的地方多加注意,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知識技能。

      《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這篇文章共35644字。

      相關文章

      《《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1、《角的度量》教案一等獎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三者之的和別?!  袷箤W生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衽囵B學生關于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空間觀念?!?/p>

      《《小刺猬》教案一等獎》:1、《小刺猬》教案一等獎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用橡皮泥搓小刺猬的果子?!  净顒訙蕚洹俊 ∠鹌つ?、牙簽、故

      相關幼兒園課件

      色色操影院

      1. <th id="yglsu"><pre id="yglsu"><rt id="yglsu"></rt></pre></th>
      2. <th id="yglsu"><track id="yglsu"><rt id="yglsu"></rt></track></th>

        <rp id="yglsu"></rp>

        <button id="yglsu"><acronym id="yglsu"><input id="yglsu"></input></acronym></button>
      3. <tbody id="yglsu"><pre id="yglsu"></pre></tbody>